茅箭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计划报告

索引号
K26058142/2021-22177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日期
2020年04月20日 11:15:00
发布机构
茅箭区人大
文号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9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实施和建设“两区一中心”的重要一年。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顺利推进,圆满完成了区九届三次人代会确定的目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7.3亿元,增长8.4%;完成工业总产值329.3亿元,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亿元,增长1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亿元,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45元,增长9.2%。

(一)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十条奖补意见》,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健康发展。一是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六大专项行动”及“双千”活动有序推进,新增产能蓄势待发。“双千”活动走访企业208家,解决问题414件。普尔精密铸造产业园、坤钰安道拓汽车座椅生产线、震科军用轮胎中央充放气等项目建成投产。二是科技创新势头强劲,高新产业快速成长。深入推进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人才创新创建等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达120家。神农蜂语成功申报省级星创天地,驰田公司入选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百强企业名单,源久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级高新企业证书。

(二)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消费升级步伐加快。着力培育内生动力,构建扩内需促消费长效机制,狠抓重点企业品牌培育,商贸服务业稳步发展。一是重点商贸企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区80家限额以上批零企业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率,寿康永乐入选省民营企业服务业20强,寿康华悦城荣获“国家绿色商场”称号。二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创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区,华中地区首批淘宝授权直播绿松石基地落户茅箭。供销电商、典格等正在建设中。以小蜜蜂为代表的农村电商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通过“电商节”等系列活动推介茅箭美食、民宿等。三是品牌培育步伐加快。美乐、伏龙山珍、绿洲传媒等企业积极参与第二批十堰老字号评选活动,促进了消费水平升级。

(三)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乡村振兴破题发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稳固提升精准脱贫质量。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抓手,大力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210万人次,同比增长1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32%。一是精准扶贫深入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突破性胜利,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统筹财政扶贫资金3.2亿元,涵盖105个乡村振兴项目。对标对表落实产业、教育、健康等“五个一批”到户政策,安全饮水、生产生活用电、交通等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二是农旅融合稳步发展。成功举办秦巴植物嘉年华等节庆活动,东沟民宿获“全国森林康养人家”称号,马家河康养基地被确定为“中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三益兰花、隐竹斋民宿等项目建成营业,南环线豆腐坊、油坊、酒坊建设加紧实施,蓝莓、茶叶、猕猴桃采摘等农事体验活动蓬勃开展。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创建东沟、营子、马家河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岩屋、小川等15个村环境综合整治。

(四)项目攻坚持续发力,重大项目贡献凸显。全面推行项目“五制”,通过项目拉练、项目推进会、项目协调会,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五千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总量八成以上,成为拉动全区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启动建设市级重点项目18个,完成投资45亿元。开工建设区级重点项目79个,完成投资124.6亿元。东风康明斯国六排放处理系统生产线、东实大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韩国敬信智能汽车零部件等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京东云“互联网+”新经济发展合作项目、猪八戒网十堰园区、汉水轩建材家居产业园等新经济和商贸服务业项目相继建成运营。百二河水资源配置和综合改造、武当路复线、航空路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

(五)财政外贸平稳运行,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预计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8.9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8亿元,同比增长9.4%。减税降费和防范化解金融重大风险工作扎实推进。实现外贸出口9.1亿元,增长277.5%。加强跟踪服务工作,培植出口增长点,一秒通公司成功获批省级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围绕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开展招商活动,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35个,亿元以上项目14个,完成引资73亿元,引进丰田合成密封件、中电光谷孵化器、“源水缘”电商平台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大项目。

(六)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污染防治攻坚、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泗河口断面水质自5月18日基本稳定达到地表Ⅲ类至Ⅳ类标准,提前完成“消除劣V类”目标。一是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建筑施工扬尘治理等8个专项执法“雷霆行动”。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件和省市交办突出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到位。二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对泗河流域8条重点支沟实施综合治理,东部新区污水处理厂、车站沟、战马沟、七里沟污水处理站建成运行。着力削减农村面源污染,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全面完成。在5个小区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

(七)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鸳鸯中心学校、致远学校投入使用,东方伊顿学校建设快速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持续扩大。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守初心担使命、唱经典促创文”等系列活动深入人心。村村响”和“户户通”覆盖率达100%。完成38个综合文化站、村居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落实精准扶贫“985”政策,全面推进“四位一体”一站式结算服务。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953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712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63%。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文明创建不断深化,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效明显深入推进机构改革,持续加大安全生产、消防等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放管服”改革提速提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信用体系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七五普法、人才、档案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虽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还存在以下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运行压力较大,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数较大,难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二是要素制约问题依然突出,项目落地难度较大发展空间不足,企业扩建、新招商项目落地难。融资难、融资贵造成企业发展资金短缺。三是改善民生任务较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尚需提升。解决就学、就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二、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两区一中心”建设,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外贸出口、利用外资完成市定任务,节能减排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聚焦项目建设,筑牢发展底盘。紧紧抓住乡村振兴、长江及汉江生态经济带、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等战略机遇,引导投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千方百计激活民间投资,多渠道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和国家、省专项债券资金支持。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推进总投资510亿元、年度投资185亿元的百大重点项目。全力推进驰田金钢智慧新工厂、迅捷安应急装备产业园、正和高端重卡车身等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实施风华老街旧城风貌区、名创广场商业综合体、云仓电商科技产业园等商贸服务项目;配合推进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武当路复线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区人民医院迁建等民生项目。

(二)聚焦产业创新升级,打造发展增长极。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实施意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加快工业转型发展,引导整车企业走专用化之路。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落实全省“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突出绿色发展、智能转型,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新增产值30亿元以上。重点服务好凯沃森汽车天窗、丰田正奥橡塑、同创同步器扩能等项目建设。推动消费升级,建设区域现代消费中心。加快“六大商圈”建设,打造新零售、餐饮服务、现代金融、楼宇经济、电子商务、智慧家居等特色经济圈。利用5D制造谷、猪八戒智慧工厂等平台,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业态。

(三)聚焦乡村振兴,提速农旅融合发展。贯彻国家、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抓好产业、就业、金融、教育、医疗、住房、基础设施、乡村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揽子计划,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指标、“四个不摘”、“四项重点工作”等,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不返贫、能致富。持续建设全域有机农业示范区,深化“61”产业行动计划,新建高效产业基地1000亩,改造提升老基地6000亩,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实施到村产业项目20个以上,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深度对接全市“两区三带”全域旅游规划,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旅游+”思路谋划农旅、文旅产业发展,把文创元素融入竹编制作、陶艺制作、手工豆腐制作、黄酒酿制等传统产业,提升游客体验感,推出一批具有茅箭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培育高铁旅游生态圈,力争实现接待游客1400万人次,旅游收入260亿元。

(四)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对口协作。深入实施产业链招商行动计划,开展委托招商、主题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聚焦新能源汽车与专用车产业、文旅康养产业、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数字经济等新经济产业等领域,引进有利于拉长产业链的核心项目。跟进对接艾派克汽车电子、恒盈新能源汽车齿轮、OVU创客星双创产业园等项目。力争全年新引进注册规模项目35个,亿元以上新入库法人单位18个以上。持续深化南水北调对口协作,推进“一区三园”协同发展,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引入电子信息、农产品深加工、旅游及文化创意等产业集群。鼓励外贸企业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争创“中国出口品牌”、“湖北省出口品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扶持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培育5家进出口过亿元企业,新开口企业突破60家。

(五)建设宜居绿色生态家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巩固提升碧水保卫战成果,继续落实“河湖长制”,健全污水处理长效运维管护机制。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持续开展专项执法“雷霆行动”。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深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构牢生态安全屏障。继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抓好大川、廖家、黄家等16个村环境综合整治,做到农村垃圾全处理、生活污水全收集、“厕所革命”全覆盖和村容村貌全提升。稳步扩大垃圾分类试点范围,强化分类培训,深化分类工作安排部署

(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东方伊顿学校、天津路第二小学建设。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深入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化健康茅箭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人民医院迁建。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提高医养结合覆盖面。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普惠公平的新型救助体系,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抓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做好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加快推进城区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服务中的运用,加快智慧小区建设。完善社会治理服务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多元融合式调处机制,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环境。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社会服务网格化管理体系,推进“平安茅箭”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深入开展防范化解风险、文明城市创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信用体系建设、七五普法、人才、档案、统计等各项工作。

(七)超前谋划,高质量组织编制“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规划组织编制过程中,把握战略机遇,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全国、全省视野中谋划茅箭的发展。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注重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抓住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和长远影响的“痛点”、“堵点”,提出可行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务实的举措。抢抓“十四五”规划编制窗口期,争取一批重大项目装进国家、省“笼子”,切实把政策含金量变成项目实物量。按照时间节点圆满完成规划纲要、专项规划的组织起草、论证、征求意见、报审、发布等各阶段工作。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谋划承前启后之年,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共识,开拓进取,勇于担当,改革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为建设“两区一中心”而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