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箭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索引号
K26058142/2021-22178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日期
2021年02月26日 15:15:00
发布机构
茅箭区人大
文号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并请各位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和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区上下迅速打响疫情防控保卫战;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带来的影响。2020年,我区经济先降后升,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7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89.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20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299.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9.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37570元。

(一)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区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年初迅速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防控坚持“四早”“四集中”原则,推行“分级、分类管理和治疗”方法,建场所、保供给、勇担当。确诊病例280例,治愈率99.29%,高于全省水平在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效后,迅速按下经济恢复快进键,实行企业复工复产前疫情防控“五个到位”,打通复工复产“快车道”,项目建设“加速度”。3月底,全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复工率达97%。抢抓时机服务东风商用车防疫车生产,提前20天全线复工复产。组织80家企业申报贷款资金总计16.6亿元。全面复工复产后毫不松懈地筑牢疫情防控底线,积极克服疫情影响,抢抓中央一揽子政策红利,争取补助资金2.97亿元,债券资金2.36亿元,生产需求持续回升,经济运行持续稳定。

(二)工业生产止跌趋稳。工业经济恢复较快,龙头企业支撑有力,22家产值过亿元企业中,6家增速超过30%,其中震科增长384.5%、东风专汽增长39.6%,拉动作用明显。服务辖区企业,保产业链稳定,将正和、坤钰等一批企业纳入东风商用车供应链,增强企业稳定发展基础,促进产业链健康发展。解决企业困难,保市场主体。开展“双千”活动,走访企业178家,解决问题141个。落实援岗稳企政策,率先开展“金融特别行”政银企对接,企业授信总额12.29亿元,减少各项税费7.68亿元。一批企业订单不减反增,东风车辆工厂创下日单产830辆历史最高纪录,全年突破20万辆大关。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高新技术工业企业116家,实现产值30亿元。

(三)第三产业稳步增长。全区服务业持续稳增长,规上服务业企业59家实现营业收入35.8亿元,增长3.1%。市场销售持续改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四大行业快速回暖,全区102家限上商贸企业已实现恢复性增长。制定了《茅箭区支持服务业疫后恢复生产专项补贴实施方案》,指导企业在“双循环”上做文章,落实各项政策促增长。举办优惠嗨购季、直播带货季、文娱消费季等活动150余场,提升服务业市场活力。参与“湖北重启抖来助力抖音援鄂复苏计划”等直播活动,帮助线上销售滞销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近500余万元,多措并举提振消费。网络消费、电子商务、网络教育、远程诊疗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抢抓“援鄂助农”机遇,以小蜜蜂、武当道茶、源水缘电商为代表的1771个产品全年累计销售7828万元,新经济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极。

(四)项目带动作用凸显。认真执行“项目五制”,全面实行“月考工作制”,坚持月调度、季拉练、年结账,全员参与、专班推进,全区103个重点项目,省级重点项目4个,总投资4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9.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64%,全部启动建设。19个市级重点(含4个省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209.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7.55亿元,目前已全部开工(含4个省重点),完成投资45.8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22.18%。东风商用车联合新工厂、迅捷安应急装备产业园、东风康明斯国六排放处理系统、汇通金港义乌精品城等项目建成投产;驰田金钢智慧新工厂、正和高端重卡车身生产基地、月星环球港、云仓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武当路复线、林荫大道、G209S446等道路交通工程快速推进;5G基站、老旧小区改造、教育医疗卫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社会民生项目全面铺开。重点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有力拉动了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

(五)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出台《茅箭区高质量发展三十条意见》及《茅箭区疫后补短板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助推疫后经济复苏。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畅通经济循环,大力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信诚陶瓷基板、华兴空天激光陀螺仪、耐鼎机器人、沃森油箱等项目22个,总投资120亿元。精选一秒通、泛亚等21家外贸出口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通过推出25条新政,实施企业开办“20”标准,实现“双千”全覆盖,建立三级代办“店小二”和“云上选地”等活动,实现652项事项“一网通办”。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防范化解经济风险平稳有序,非法集资立案数同比下降75%

(六)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统筹100个农业项目全面建设,聘请产业技术员提升产品产量及品质,建成特色扶贫车间20个。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整治村19个,覆盖率居全市前列。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制村通客车均率达100%,农村无害化厕所实现全覆盖。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优化“三纵一横”环线旅游基础设施,开发东沟等景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茅箭好物”文旅品牌,全年累计旅游人次达750万、收入达139.7亿元。指导秦巴植物园申报3A景区,完成卡子村古盐道、体验油坊等建设项目,文旅融合发展助脱贫攻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推进“河湖长制”,车站沟等污水处理工程通过环保竣工验收。徐家沟、驼鞍沟等污水管网延伸工程全面完工。泗河流域8条不达标支沟治理项目全面推进。全区5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生活污水治理通过验收,“三水分治”模式在全省推广。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建筑施工扬尘治理等8个专项执法“雷霆行动”。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件和省市交办突出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七)补齐民生事业短板。坚持不懈抓疫情防控,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克服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困难,快速推进天津路二小、东方伊顿学校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推进“健康茅箭2030”行动,区人民医院开工建设,改扩建茅塔乡、鸳鸯乡等17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民健身”“书香茅箭”等活动有序开展,举行文化下乡活动30余场。全区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城镇新增就业375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722人,困难人员再就业7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63%。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034万元。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效明显,社会治理得到新提升。区社会治理中心建成投入运行,“时间银行”在全市推广。意识形态、信用体系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七五普法、人才、档案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形势

2020年,受疫情影响,经全区人民励精图治,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趋稳,指标低于预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体系不够完整,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不强。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创新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足。三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开发存量缺口大,产业发展空间受限。

从面临形势看,全球形势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涌动躁动,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进一步影响世界格局变化。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就业、收入、消费带来了系列影响。从周边看,县市区的汽车、房地产产业优势不但壮大。从我区看: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疫后经济全面复苏缓慢,消费、投资、外贸下滑,财税收入收紧,发展面临挑战。

三、2021年的主要目标及工作措施

(一)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勇于“建强支撑、创成示范、走在前列”,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1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以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四、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1、抢抓政策机遇,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国家支持湖北建设的政策机遇,围绕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专项、中央特别国债、政府专项债及政策性银行融资等层面,多渠道谋划争取一批打基础、补弱项、管长远的重大项目落地。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围绕工业制造、商贸服务、社会民生、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建设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871亿元,继续推行“项目五制”领导包联、专班推进、月评考核等好的做法,为全区重大项目提供“全过程、保姆式”服务,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全力推进正和高端重卡车身生产基地、凯沃森汽车天窗、帝尔模具商用车冲压工厂、丰田正奥新工厂、同创汽车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生产阵地扩能等项目建成;全力助推华清陶瓷基板、东风专汽新工厂、十堰风华老街、区人民医院等项目建设速度;全力配合百二河水资源配置、朝阳路改造、马家河新水厂等市政项目建设步伐。实施一批疫后重振公共卫生体系、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等惠民生的补短板项目,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推动茅箭疫后经济高质量发展。

2、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科创+产业”道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汽车产业链,促进汽车零部件制造升级,推行“整车零部件、专车零部件、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加快壮大产业规模,推进“整车专用化”战略。重点服务好驰田汽车上市、东风底盘扩能、氢车熟路落地等现代汽车产业体系。不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持续推进“双百行动”,力争5G信号全覆盖,加大对迅捷安、震科军工、合清环保等先进制造业支持力度,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全面建设鄂渝陕豫毗邻地区综合型物流枢纽中心。抢抓《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十堰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出台机遇,依托佰昌物流园、供销云仓物流园、华西农商城、道药科技产业园、东利洋物流园,进一步提升驼鞍沟物流园综合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型物流枢纽能力。

3、大力挖掘市场内生动力,提振消费市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畅通经济循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强大的消费市场,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推动传统商业转型升级,支持人商、寿康、新合作等企业加快线上线下互动的转型发展,支持居然之家等专业市场因地制宜打造“网上市场”,支持以人民路、朝阳路、北京路(上海路)、重庆路、东风大道等为中心的零售、金融、楼宇经济、电子商务、汽车销售、物流等“六大特色经济商业带”建设。强化物流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展“展示展销、电子商务、仓储配送”三位一体的市场总部配送模式转型,引导京东电商产业园媒、淘宝直播基地等新型商业项目建设运营。支持人商、美菜商城、神农蜂语、寿康等专业电商平台持续开发社区电商新模式。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开拓对外合作新领域,推进“一区三园”,支持一秒通等外贸企业做大做强,帮助提升市场开拓能力。积极引导外贸企业加速产品转内销,拓展产品的国内市场空间。

4、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发挥“中心城区”担当,稳步推进“城市双修”和城市更新,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形成核心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中心兴盛、东部融合、南部富美”空间战略,把东部新城打造成生态赋能践行区、创新创业先导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十堰应急产业园、电子新材料产业园、农产品交易物流园。提升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做好水韵文章,打造全市高精尖产业发展中心、消费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商贸金融中心、科教人才中心、文化医疗中心。大力支持月星环球港、爱婴贝美、百强生态商业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紧盯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招商,加快对接深圳东风环保智能汽车及装备研发、上海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深圳宝龙达笔记本制造等项目,全年力争新引进注册规模项目30个。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区宜居品质。开展城市景观环境提升行动,推进城区精品空间和特色景观地标建设,有序推进六堰山等11个老旧片区提档升级。

5、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位一体”全面振兴,打造十堰市乡村振兴先行区。提升农业现代化程度,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休闲农业,深化农旅文深度融合,对东沟景区提档升级。做优做强茶叶、猕猴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进武当道茶、七叶一枝花等地标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我区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以“四好农村路”等工程建设为载体,对泗河流域乡镇生活污水、面源污染进行治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快推进“三专一平台”建设,确保完成100个专柜,4个专馆,8个专区建设任务。支持培育和打造精品旅游,促进余地、云溪居等一批新型特色民宿发展壮大;支持秦巴植物园、云龙谷等农旅文融合项目建设。

6、着力提升社会民生福祉,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坚持保障民生和共建共治共享,补齐短板,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及智慧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武当路小学、柳林小学改扩建;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深入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实施文化惠民及全民健身运动。推进健康茅箭建设,加速建设区人民医院。全面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就业岗位,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抓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完善养老保障服务,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龙头养老服务企业,推动医养深度融合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各项救助制度、低保减退制度等。

各位代表,2021年茅箭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也是“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三城一中心”的开局之年,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克服困难、万众一心、锐意进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开创新时代茅箭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