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将法治建设作为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扎实推进民政领域法治建设,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现将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调整了法治建设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各二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负责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协调、跟踪检查、督促落实。年初对全局的依法行政工作和普法教育做出计划,狠抓落实,切实把本单位的依法行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责任制,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逐步形成法治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分工抓、职能部门牵头抓、业务股室协同抓,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强化理论学习: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题讲座、集中研讨、个人自学等形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全年组织开展法治教育学习10余次,培训干部职工 30 人次。
加强法治培训: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不定期开展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婚姻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殡葬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开展专题培训8次,覆盖3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治思维和水平,提升了民政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为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夯实了基础。
(三)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 “三项制度”,确保行政执法行为合法、规范、公正、文明;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及时纠正执法中的问题和不足。
完善行政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确保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清理等程序,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
(四)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学法用法制度:我局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党政主要负责人2024年度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清单》《2024年茅箭区民政局普法责任清单》等,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职责、权限、程序和要求,加强了制度体系建设,促使行政行为主体合法、程序合法、依据合法,为依法行政提供了制度保障。
(五)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制定普法责任清单,明确普法任务和责任分工,将普法工作贯穿于民政业务工作全过程。一是结合 “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活动,通过各类民政宣传展板、信息公开、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向社会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社会救助、特殊群体权益保护和公益慈善事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全年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 600人次。二是加强殡葬改革宣传,强化不文明祭祀行为的治理。通过线下拉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营造“文明殡葬、低碳祭扫”氛围。同时,印发了《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有效制止了随处祭祀烧纸的陋习。
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短视频等形式,开展线上普法宣传;组织开展法治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普法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六)依法履行民政职能
着力提升社会救助:出台了《茅箭区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办法》,完善分层分类综合救助体系,制定《茅箭区开展困难群众社区(村)关爱服务方案》,建立探访关爱服务档案363人,解决实际问题193个。及时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分别增长10%、11%。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各类民政资金3062万元,惠及9.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 。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设立社区公益基金67家,累计募集资金87万多元,“慈善一日捐”募集善款17.8万余元。慈善救助3人,救助资金1.5万元,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有力规范社会事务:2个儿童友好社区试点建设有序推进,完成49条乡村道路的信息库市级备案工作,乡(镇、街道)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档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建成11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全面落实四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全民免除政策,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殡葬改革。全力推进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以“一箭倾心”婚俗文化品牌引领婚俗改革品牌,举办大型集体婚礼等活动14次。5·20大型集体婚礼,湖北日报将茅箭作为全省的两个分会场之一,进行了45分钟的全网直播。深入实施“家和茅箭”计划,探索“禧爱联盟”商家联动模式,形成婚俗改革与“甜蜜经济”融合发展。今年来各级到婚姻登记中心调研学习26次,其中省级以上8次,外市参观学习5次。全省婚姻登记培训班成功在我区举办,我区婚俗改革经验在培训班上做了交流,民政部、省民政厅均对茅箭婚俗改革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聚力抓实社会福利:办好养老领域“民生实事”项目,已建成13家幸福食堂、提升8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完成305户适老化改造、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建成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4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3个、养老服务信息平台1个,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 68家,共建设养老床位2136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494张,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70%,高出国家、省“十四五”规划指标16个百分点。与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合作,开展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建设,实现老年认知障碍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培训人员52场次,提供专业照护服务和精神支持3251人次。依托社工站开展社区精康项目,开展各类活动24场次,将精神患者纳入民政政策保障范围1030人,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12.1万元,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和融入社会。
竭力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特困供养机构全面重组。在实现4所农村福利院直管改革的基础上,把茅塔福利院作为农村集中供养点,成立了幸福颐悦(湖北)健康服务产业公司,在不改变养老用途和明确资产归属、人员安置、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前提下,将东城、赛武当和大川农村福利院面向社会开展市场化运营,盘活国有资产。推进社会组织“建功示范区”三年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社会治理创新,完成178家社会组织年检申报,社会组织信用承诺签订率100%,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整治,确定46家“僵尸型”社会组织整治名单。对“三张清单”进行调整优化,城市社区、城市农村、乡镇农村精减率分别达到63%、33%、35%,负面清单新增2项。益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被市委宣传部、市委社会工作部表彰为“全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七)持续深化 “放管服” 改革
推进简政便民服务:优化民政行政审批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实现部分事项网上办理、“最多跑一次”;加强政务服务窗口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以 “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对民政领域市场主体和服务机构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和群众利益。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干部职工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不够熟练,存在重业务、轻法治的现象。
(二)执法力量较为薄弱
民政执法涉及领域广、任务重,但执法人员数量相对不足,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执法装备和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工作的开展。
(三)普法宣传效果有待提升
普法宣传方式方法还不够丰富多样,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部分群众对民政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和认知度不高。
三、2025年主要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持续加强法治理论学习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其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遵循,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制定年度学法计划,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民政业务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二)不断强化行政执法能力
充实执法人员力量,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完善执法装备和技术手段,提高执法效率和质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肃查处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确保行政执法公正规范。
(三)着力提升普法宣传实效
创新普法宣传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活动;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领域的普法宣传,提高群众对民政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和认知度,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十堰市茅箭区民政局
2025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