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政办发〔2022〕18 号
关于印发《茅箭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赛武当保护区管理局,东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相关部门:
《茅箭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十堰市茅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7月18日
茅箭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国家关于智慧政府发展战略,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十政办发〔2021〕51号)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城市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力促我区社会更和谐、经济更强盛、生活更幸福,为“一城两区”建设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1. 区域一体,集约共享。积极参与并融入市域一体化建设,充分依托市级“城市大脑”、“武当云”、“i武当”APP等基础支撑平台,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建设集约共享的区域智慧应用体系。
2. 以人为本,数聚赋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智慧城市建设与人民需求结合起来,关注社会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政务服务、应急处置、民生保障等重要领域,推进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切实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3. 政府引领,多元参与。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应用场景开放,以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集聚。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建立规范、长效的智慧城市投资运营模式,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4. 强化安全,可管可控。强化安全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扎实做好网络建设与维护,抓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严格落实等级保护,加强数据分级分类管理,运用加密、数字脱敏、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三)主要目标
对标国内领先,立足区域实际,瞄准服务需求,以“实用、管用、好用”为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全力实施好“1+N”的建设思路,把我区打造成全市智慧城市先行区建设。
“1”即一个“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构建集“总体态势、监测预警、事件管理、应急指挥、决策分析”于一体的“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整合茅箭区各领域相关信息资源,以大数据方式推动城市管理行为向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综合协同管理转变,实现城市运行综合状况“一屏”全面感知、全域可览、全区可控。
“N”即拓展建设N个智慧场景。依托数字底座和数字大脑,赋能新旧动能转换、营商环境优化、社会高效治理、城市品质提升、民生幸福感知等方面,助力城市服务管理、治理精细化分析、研判、决策,首期推出12个智慧城市场景应用,为茅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二、重点工作
(一)构建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按照省、市、区平台统一架构,坚持“统建共享、集约利用、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原则,构建茅箭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通过汇聚政务、行业和互联网数据,强化数据为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建立城市运行监测、风险预警预测、应急联动指挥的城市运行体系,实现“一屏观全区,一网管全区”。2022年9月底前,完成区级平台和乡镇基层平台建设,接入社会综治、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疫情防控等部门已有信息系统,基本形成对全区主要业务的有效覆盖。2022年12月底前,实现对乡镇(街道)、村(居)基层单位的有效覆盖,建成区级平台智能化、智慧化能力并开展有效应用。(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二)提升数字政府基础平台支撑能力。完善全区电子政务外网服务体系,优化电子政务外网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网络架构。加强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技术防护能力,为全区各级各部门单位提供安全技术支撑。深入推广应用“i武当”APP。持续优化区级共享交换分中心架构和功能,强化数据开放和共享,打造数据融合“高速通道”,全面提升平台的数据汇聚、存储、计算、服务等能力,更好的满足各类应用对数据的需求。(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三)全面推进N个场景化智慧应用
1. 智慧公安。进一步织密重点路段和区域、关键场所视频监控设备,丰富数据获取来源及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在治安维稳、交通治理、反电诈、反恐禁毒等领域的作战能力。建设网上公安,为群众提供涉及车管、户籍等便民网上办事窗口。(牵头单位:公安茅箭分局)
2. 智慧应急。完善一体化应急指挥平台,构建形成紧急事件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总结的“全贯通”管理闭环,加强对燃气、危化品、消防等领域的实时监测,升级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复盘分析等功能,打造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城市应急指挥调度管理体系,提升各类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的智能化应急处置能力。(牵头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
3. 智慧防疫。建设茅箭区智慧防疫数据应用平台,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要求,构建起外防输入、多点触发、应急处置和全民防护的“四张网”建设。(牵头单位:区卫健局)
4. 智慧水利。构建智慧防汛平台,实时获取辖区水库水位变化、河道断面流量水位监测、气象防灾等数据信息,提升汛情快报、综合调度、调配储水等城市防汛智能化水平。(牵头单位:区水利和湖泊局)
5. 智慧司法。聚焦司法行政系统职能,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移动化以及智能化等新技术和新思路,不断提升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和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大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快司法行政管理信息化步伐,切实利用好“数字法治 智慧司法”平台。(牵头单位:区司法局)
6. 智慧城管。对接智慧城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数据采集、数据汇聚及数据治理,构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增强城市管理统筹协调能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不文明行为劝导、门前三包、网格化管理”视防巡查、智能提示、快速整改,实现智慧化推进创建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牵头单位:区城管执法局)
7. 智慧环保。因地制宜设置和改造环境感知、状态监测、信号传输、运行控制等智能设备,提升大气、水、生态、核与辐射等环境要素及污染源的全面感知、实时监测和自动预警能力,实现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联防联控。(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茅箭分局)
8. 智慧交通。建设交通运输协同监管平台,加强路网运行、客运场站、载运工具等实时监测,支撑违法事件自动预警、执法力量智能调度、综合执法协同办案,实现数字打非、源头治超和智慧执法。(牵头单位:区交通运输局)
9. 智慧医疗。深化医疗资源联合联动,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综合管理、健康服务、卫生应急、预约诊疗、远程诊疗等功能,构建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区卫健局、区医疗保障局)
10. 智慧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涵盖教育云、智慧校园、教学平台以及家校沟通平台的现代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智慧教育云、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堂等智慧教育环境;培养一批适应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较强实践创造能力的智慧教育人才,实现教育机构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加快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实现教育智慧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牵头单位:区教育局)
11. 智慧排水。构建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感知监控体系为基础,建设排水管网GIS系统,结合“云大物移”等先进科学技术搭建排水户管理系统、排水管网监测系统、排水应急指挥系统、污水厂监管系统等信息系统,建设智慧排水监控中心作为排水监控、指挥调度的主要平台,逐步建立茅箭区智慧排水监督管理体系,为提升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的管理、保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提供支撑。(牵头单位:区住建局)
12. 智慧政务。建设完善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秒批秒办、温馨提醒办、无证明城市、自助服务、移动端服务等创新智慧化服务,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子签章、OCR等能力,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一门一窗一次”等目标,实现高频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和一次办,不断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三、具体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各乡镇街道、东城经济开发区、赛管局、区直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目标任务、时间安排、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二)项目立项阶段。委托专业机构编写城市运行指挥中心项目建议书开展立项工作,启动项目监理咨询、技术评审及招投标服务。
(三)项目申报阶段。编制茅箭区智慧城市运营分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向国家、省、市部门申报专项资金。
(四)项目招标采购阶段。聘请代理公司对项目建设进行公开招投标,选取中标建设单位。
(五)集中建设阶段。制定区城市大脑运营指挥分中心项目建设时间表、路线图,组建工作专班强力推进,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六)巩固提升阶段。深入查找智慧城市运营分中心建设存在的短板、突出问题,总结经验做法,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改进创建的措施,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模式。
四、保障措施
(一)机制保障
1. 建立协同建设机制。区智慧城市大脑运营分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行政审批局主要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政策、重点工作进行督促、调度和监督,形成全区上下协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格局。
2. 建立专业咨询评估机制。从抽调一批专业人才组建全区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为智慧城市建设和评估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立项、方案评审、实施监理、验收测试和成效评价等全过程进行评估考核。
3. 建立运营发展机制。组建区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发展公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方式,提高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和产业市场运营发展能力。
4. 建立宣传推广机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宣传推广计划,宣传推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示范经验,不断扩大示范效应。加强新型智慧城市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宣传,增强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的参与度。
(二)政策保障。根据国家、省、市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的政策法规,完善科技投入、产业发展、市场机制、人才保障、管理体制等方面政策配套。
(三)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和补贴力度,争取国家、省、市对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和政策性补贴。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通过资本注入、贷款贴息、服务外包补贴、融资担保等多种形式,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新型智慧城市投融资机制,通过资本注入、贷款贴息、服务外包补贴、融资担保等多种形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四)人才保障。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开展与新型智慧城市有关的培训、培养、资质认定推广等工作,并将信息化能力纳入考评机制。大力引进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落实各项人才政策,以优厚条件广泛吸引高端人才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