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对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经济持续低迷和环境约束趋紧的多重压力,全区上下紧紧围绕“3251”发展战略,牢牢把握“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克难奋进、改革创新,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增速较快、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1亿元,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05.5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146.5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4:41.7:57.9。全区人均生产总值71674元,增长0.8%。城镇化率98.7%。
全区实有市场主体3.42万户、总注册资本174.8亿元,分别增长13%、11%。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847人,增长25.4%。帮助1703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组织农村跨地区就业1329人。截止12月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6%,较上年底上升0.05个百分点。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指标增速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二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汽车产业一主独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三是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快,新兴服务业发展亮点不多,消费热点还没有形成;四是生态保护、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压力加大,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660万元,增长11.6%。其中,农业产值5425万元,增长7.6%;林业产值3480万元,增长10.8%;牧业产值8452万元,增长14.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8万元,增长3.8%。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544万元,增长5.1%。其中,农业增加值3335万元,增长6.5%;林业增加值1978万元,增长8.6%;牧业产值5131万元,增长3.1%;渔业增加值5万元,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95万元,增长3.3%。
粮食生产基本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35公顷,比上年减少39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3公顷,比上年减少21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800吨,增长6.3%;油料产量84吨,下降25.7%。蔬菜种植面积411公顷,比上年增加3公顷;蔬菜产量15670吨,同比增加42吨,增长0.3%。
畜牧生产稳步增长。全年生猪出栏17253头,存栏7421头;山羊出栏6723只,存栏10807只;家禽出笼45万只,存笼22.1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372吨,增长9.6%;禽蛋产量139吨,增长8.6%。
林业发展势头良好。当年造林面积1706公顷,比上年增加266公顷。主要林产品中药材产量616吨,五倍子55吨,核桃25吨,油桐产量129吨,板栗产量13吨。
全年农村用电量1682万千瓦时,增长4.7%;化肥施用量1018吨,增长11.3%;有效灌溉面积97公顷,增长11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81.0亿元,增长0.5%;实现增加值104.4亿元,下降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0家,比上年净增31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3.7亿元,增长13.4%;实现增加值96.5亿元,增长13.1%。分结构看,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产值34.6亿元,增长10.5%;重工业产值319.1亿元,增长13.5%。分性质看,区属规模工业实现产值222.9亿元,增长20.2%,增加值60.9亿元,增长20.1%;东风公司茅箭板块产值108.8亿元,增长1.5%,增加值31.6亿元,增长2.0%;供电公司批分产值22亿元,增加值4亿元。分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产值39.4亿元,下滑9.3%,集体企业产值3.7亿元,下滑5.4%;股份制企业产值182.6亿元,增长24.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107.6亿元,增长3.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值20.3亿元,增长5.5%。
全区工业企业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4家,增加1家;过亿元企业52家,增加8家;过5000万的企业达32家,增加3家。东风工业园入驻企业达到213家,完成工业产值134.8亿元,增长4.4%。其中,普林工业园实现产值63.2亿元,万向工业园实现产值3.2亿元,陈罗片区实现产值11.1亿元,鸳鸯片区和其他片区分别实现产值40.7亿元和10.9亿元。
全区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41.8亿元,下降2.9%;利润26.8亿元,增长2.5%;税金6.8亿元,下降6.8%。其中,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4.8亿元,增长10.4%;利润26亿元,增长5.1%;税金6.4亿元,下降6.6%。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22家,亏损面14.7%,比上年降低10.7个百分点;产品产销率为98.0%,比上年降低1.2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全区规模以上汽车制造实现产值286.3亿元,增长10.5%。非汽车工业产值67.4亿元,增长28.6%,占规模工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值16.4亿元,增长53.7%;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4.6亿元,增长50.7%;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7.0亿元,增长6.1%;造纸和纸制品业产值0.56亿元,增长62.7%;医药制造业产值2.2亿元,增长26.0%;食品制造业产值0.96亿元,增长31.6%;精制茶制造业产值0.39亿元,增长46.6%;电气机械制造业产值2.7亿元,增长48.0%。
整车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全区整车生产企业9家,生产整车74768台,增长13.3%;实现产值181.2亿元,增长6.4%,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54.6%,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长3.3个百分点。驰田、海龙、欧亿等公司开发的“高轻自卸”矿山车、轻量化铝合金罐车等一系列产品畅销全国。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快。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产品企业37家,增加7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9.15亿元,增长30.4%,占规模工业增加值和GDP比重分别为40.6%和15.5%,较上年分别提高5.3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型产业增势强劲,全区22家战略性新型产业实现总产值34.1亿元,增长33.8%,实现增加值9.7亿元,增长36.0%。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区共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4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6.3亿元,增长20.5%;实现营业收入225.2亿元,增长18.4%;利润6.9亿元,增长32.7%;税金8.3亿元,增长29.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03.6平方米,增加178.6万平方米。其中,招投标承包面积278.7万平方米,招投标面积增长8.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69.8万平方米,增加114.8万平方米。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5.0亿元,增长11.8%;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80.3万元/人,增长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7.0亿元,增长24.9%,高出全市平均增幅1.8个百分点。其中,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4亿元,增长23.7%,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4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三、二、一”产业格局更为突出,呈现第三产业加快,第一产业增速回落趋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亿元,下降44.5%,增速回落67.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40.4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投资135.6亿元,增长26.4%。三次产业投资占全区投资比重分别为0.56%、22.8%和76.6%,投资结构分化明显。
基本建设投资快速增长。全区基本建设完成投资94.8亿元,增长36.4%,占全区投资比重为53.6%,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投资增长14.3个百分点。从行业内部看,批发和零售业完成投资15.1亿元,增长144.6%;水利、环境治理业投资3.5亿元,增长207.9%;教育投资2.58亿元,增长88.5%;公共管理业投资2.1亿元,增长31.5%;其它投资3亿元,增长36.4%。
工业投资走势较好。全区在建工业项目67个,项目个数与同期持平;计划总投资111.5亿元,投资额增加4.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0.4亿元,增长19.9%,占总投资22.8%。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投资0.7亿元,增长115.8%;汽车制造业完成投资27亿元,增长20.2%。
房地产投资下降明显。2014年,全区101个房地产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3.8亿元,下降19.1个百分点,投资减少10.3亿元,占总投资24.8%,占比减少13个百分点。
五、贸易运输服务业
市场销售快速增长。2014年,全区实现三产业营业额683.1亿元,增长19.9%;三产业利润3.6亿元,增长17.7%;三产业税金3.2亿元,增长16.4%。分行业看,商品批零贸易额为571.9亿元,增长20.6%,利润2.5亿元,增长18.9%,税金1.9亿元,增长17.8%;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53.3亿元,增长14.7%,利润4810.0万元,增长14.5%,税金6894.0万元,增长13.6%;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12.2亿元,增长16.9%,利润2787.0万元,增长15.8%,税金2672.0万元,增长15.4%;社会服务业营业收入21.1亿元,增长16.6%,利润2488万元,增长13.4%,税金2590.0万元,增长10.8%。
全区各类市场39家,实现销售额116.7亿元,占全区商贸销售总额20.4%,增长15.9%。其中,亿元市场15家,交易额101.9亿元,增长16.2%。限上批零企业109家,实现销售额287.8亿元,增长18.3%;限上住宿餐饮业企业44家,实现营业收入6.99亿元,增长8.1%。其中,住宿业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增长10.2%。火车站商贸经济圈稳步发展,经营户达4427家,从业人员18623人,完成销售额230.7亿元,增长16.8%。
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6.5亿元,增长14.6%。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82.4亿元,增长15.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1亿元,增长8.6%。分地域看,五堰街办96.9亿元,增长14.1%,二堰街办74.2亿元,增长16.5%,武当街办7.5亿元,增长16.1%,东城开发区7.9亿元,增长16.8%。
2014年,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总数达到87家,新增39家。实现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41.89亿元,增长5.4%;利润3.49亿元,增长11.9%;税金1.05 亿元,下降31.8%。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2014年,全区引进内资项目107个,引进资金44.6亿元,增长37.0%;实际利用外资3345万美元,增长17.4%。全区35家出口企业,全年实现出口11749.2万美元,增长33.2%。
全区旅游接待人次达到672.1万人次,增长12.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2亿元,增长14.1%。全区2A、3A、4A级景区累计达8家,星级饭店17家,星级饭店客房2071间。
七、财政和人口
2014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6.53亿元,较去年增加2.23亿元,增长15.6%;其中,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0.16亿元,增加1.21亿元,增长13.45%;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9.63亿元,增长14.81%,占公共预算收入的94.72%;财政支出7.1亿元,增长16.31%。
全区年末常住人口35.2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4.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051人,出生率11.67‰;死亡人口1586人,死亡率4.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9‰,同比下降1.62个千分点;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8.50%,同比下降0.84个百分点。
八、教育、卫生
全区现有各类学校19所,其中小学14所,中学5所。在校学生12856人,增加45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6%,初中毕业升学率为99.8%,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100%;教职工943人,其中专任教师847人,减少10人。纳入全区管理的幼儿园70所,在园儿童人数12000人,增加1271人。教育事业费支出总额10832万元,比上年增加788万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5所。
全区现有卫生机构79个,其中医院1个,疾控中心1个,卫生院(所)4个,村卫生室38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35个。拥有床位299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882人,增加2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28人,增加23人,注册护师、护士315人,增加8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60%,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5%。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事业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创建市级以上生态乡镇5个、生态村26个、绿色社区12个;义务植树30万株,绿化造林5100亩,治理裸露山体41万平方米、水土流失2.8万平方米,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0.4个百分点,达到79.7%;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0天。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减少贫困人口2824人。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辖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17元,比上年增长9.0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23元,比上年增长8.9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45元,比上年增长13.5%。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84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发放率均达100%。完善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救助比例从50%提高至60%,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1%和28.7%,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3368万元、各项救助金57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3094人。区中心福利院建成投入使用,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4个;对低收入家庭实物配租廉租房、公租房194户。
全区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007.9万元,增长6.6%,占全区生产总值的0.4%。
注:1、本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各行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现行价格计算,生产总值增速为不变价速度。
2、人口总数为公安户籍人口数,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等指标为计生考核数。